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”近年来,天水市立足当地特色资源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,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,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,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,让乡亲们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冬天的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花庙村被绿色装点,一片片苗木长势喜人。这里家家户户都在育苗,苗木种植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。
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坚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充分利用适宜苗木生长的气候环境,积极发展苗木繁育产业,苗木产业已经成为农特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。
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采取“政府引导、企业带动、合作社组织、农户参与”的模式,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产业,已建成中蜂养殖基地2处和中蜂产业园1处,培育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11家,养殖户420户,全镇蜂群总量达到1.4万箱。全镇以石咀村“中蜂产业园”为中心,抱团打造“麦积百花蜜”品牌,推广“勺子蜜”、“蜂蜜水”等蜂蜜衍产品。
智慧蜂场是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的一套以科技养蜂、金融仓储、平台服务为一体的蜂业全域全产业链数字经济系统。该系统能帮助养蜂人快速高效地管理与操作,让养蜂人通过手机便可实时查看蜂群的状态,通过大数据对蜂群进行管理与分析,从而达到提高产量、降低成本、减少损失的目的。
乡村振兴,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。在清水县永清镇杜沟村的蔬菜种植基地,村民们正在采摘已经成熟的蔬菜,随后将采收的蔬菜进行分拣、装箱、销售。
清水县永清镇杜沟村流转土地200多亩,采取“家庭农场+种植大户”的发展模式,积极发展蔬菜产业,在牛头河河谷地种植露天蔬菜200亩,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34座,每天雇佣村民100多人就近务工,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,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,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延长。
产业兴旺,群众收入才能稳定增长。甘谷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导,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,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,有效改善了村集体经济“造血”功能,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。前几年,六峰镇苍耳王村群众耕种意愿不高,造成部分土地闲置荒废,2021年镇村谋划引进了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,共同发展月季种植产业。
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占地130亩,经过几年的发展,已形成集“种群基因库培植、育苗、栽植、加工、销售”于一体的月季花卉产业集群。通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产业园以“租金+分红”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积累,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,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。
甘谷县安远镇巩川村以党支部引领为根基,将中央三部委党费扶持的5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,全力开发村上闲置土地资源,同时争取党费扶持资金125万元用于扩大种植基地规模。当前,占地43亩的10座冬暖棚已完成夯土深挖、钢架搭建等基础工程。
这两天,张家川县的红芪、黄芪、板蓝根、半夏等中药材喜获丰收,农民们紧抓晴好天气收获、挑选、晾晒、销售中药材。今年以来亚美体育,张家川县恭门镇突出“一村一品”,以土地流转方式在城子、西关、麻崖、灵台等村大力发展半夏等特色中药材种植,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农民增收。
在马关镇亿亩田种植农场中药材基地,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红芪、黄芪、板蓝根等中药材进行剪切、分拣、晾晒、加工。近年来,张家川县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与构建“4+2”现代产业体系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按照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,分类指导,通过县乡村的不懈努力,张家川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产量不断提高,效益不断彰显,为乡村振兴开出了一剂“良方”。
今年以来,天水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,优化产业发展布局,新建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蔬菜规模化基地12个、连栋温室15万平方米、集约化育苗基地30个、塑料大棚7.5万亩。截至目前,天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7亿元,村均收入达到28.3万元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逐步积累,多措并举。天水市突出地域特点,体现当地风情,从差异化中提升吸引力,以资源换资金、以存量换增量,依靠农村生产力的自我发展和外部资源的综合利用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管”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。亚美体育下載亚美体育下載